10月9日晚,由中共文山州委主辦、中共文山市委承辦的文山灑戛竜紅色話劇《指路碑》在文山市會務中心首演。
州委副書記、州委統戰部部長李朝偉,州委常委、州紀委書記、州監委主任巫運康,州委常委、文山市委書記蔣俊等領導和干部群眾一起觀看演出。
該劇講述的是: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共云南地方組織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在鞏固蒙自等地工作的基礎上,即刻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具有一定群眾基礎的文山縣灑戛竜、小塘子等邊遠的廣大農村開展土地革命,實行武裝暴動。以王德三為代表的中共地下黨員緊緊依靠當地群眾組建成立了云南省第一個勞動童子團、云南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云南省第一支少數民族武裝游擊隊,用少數民族群眾聽得懂講得清的語言創作形成了中國共產黨在云南宣傳土地革命斗爭政策及主張的《夷經》經典。1930年,中共云南地方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在文山地區活動的共產黨員陸續離開,或被捕就義。九十多年來,文山人民銘記先烈、崇尚英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實際行動響應著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邁步新征程,誓言建功新時代!


當晚8時,伴隨著舞臺背景中群山的出現,講述人將《夷經》和王德三,以及灑戛竜小塘子村一帶的革命先輩先烈和少數民族同胞堅守理想、敢于斗爭、不怕犧牲的革命故事娓娓道來,演出拉開帷幕。隨后,演員們用精湛的演技重現紅色歷史。隨著激昂的背景音樂響起,灑戛竜黨支部成立,灑戛竜、小塘子一帶的各少數民族從此緊跟中國共產黨為了自由解放和理想信念而斗爭的故事徐徐展開……劇情發展時刻牽動著觀眾的心弦,現場不時發出陣陣熱烈的掌聲。


據介紹,話劇《指路碑》從2008年就開始收集史料,創作歷時10余年,考證了大量文獻實物、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結合中國共產黨在文山的發展歷程,充分挖掘文山紅色資源教育價值和育人功能,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將文山寶貴的紅色資源轉化為教育教學資源,把豐富的歷史資料轉化為文山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教材。接下來,該話劇將在全州進行巡演,力爭走出文山、走向全國,獻禮黨的二十大。


提起創作這部話劇的初衷,編劇冉庚文說:“灑戛竜是文山州第一個黨支部成立的舊址,在鄉村振興建設中,州委把灑戛竜作為示范項目、龍頭項目來打造。創作這部話劇,就是想把這些先輩先烈、英雄和群眾搬上舞臺、搬上熒屏,讓更多的人知曉文山的這一段紅色故事、紅色歷史,讓更多的人知道文山先輩先烈在云南建黨過程中曾經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p>

據了解,媒體對當晚的演出進行了網絡直播,線上觀看人數超過35000人次。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勝利召開之際,這場紅色藝術大餐讓大家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滿力量。
(楊白蘋)